节能减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着力缓解我县能源瓶颈制约、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课题组从我县节能减排工作的现实性入手,认真分析“十一五”期间我县节能形势任务,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对策与措施。
一、我县节能减排工作的现实性与必要性
(一)加
快节能步伐,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本质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源支撑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但作为主要能源的煤炭、石油等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资源的有限性以及能源消耗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向自然过度索取和消耗能源,导致生态退化和自然灾害增多,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大威胁。因此,大力节约能源、降低消耗,让有限的资源和环境容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支撑,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加快节能步伐,是缓解能源约束矛盾的必然选择
我县是一个自然资源小县,一次能源自给率仅有8.4%,比全省平均还低2.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能源消耗逐年增加,能源供给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能源约束矛盾将长期存在。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今后五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到2014年生产总值将达100亿元。按照2014年的能耗水平,2014年能源需求将达96.8万吨标准煤。在如此巨大的需求下(请你继续关注wwW.),能源保障和能源安全的难度很大,能源约束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因此,从保障能源供给、确保能源安全的要求出发,必须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三)加快节能步伐,是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能源消耗成本是企业尤其是高耗能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内外市场主要能源产品价格不断攀升。2014年原煤价格每吨300元左右,目前每吨在660-670元之间;原油市场价格上涨了一倍多。而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十分有限,企业利润空间受到很大挤压,竞争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建材、钢铁等高能耗行业影响很大。因此,从降低企业成本,增强经济竞争力的要求出发,必须大力加强节能降耗,减少能耗支出。
(四)加快节能步伐,是从源头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大气、水、固体废弃物污染都与能源消耗密切相关,粗放利用能源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从我县来看,2014年全县二氧化硫排放量4100吨,到2014年要下降到3490吨,比2014年下降15%。环境减排指标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确定的重要约束性指标之一,是 “十一五” 我县环保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加快建设脱硫设施等措施以外,就是要进一步降低煤耗水平,提高效率。因此,从保护生态环境要求出发,必须加快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努力减少能耗污染。
(五)加快减排步伐,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几年,我县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较大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进一步加强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减少煤炭消费,减少污染排放,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因此,从子孙后代长远利益出发,保护好仅有的一个地球,必须加快减排步伐。
二、我县当前节能减排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节能减排意识淡薄,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节能减排与企业及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企业和民众也是节能减排的主体,但是很多企业和民众对节能减排认识不足,只看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片面想法普遍存在,节能减排的积极性不高,全社会节能减排的意识和氛围还没有形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近年来政府对企业节能管理的职能有所弱化,一些节能管理职责还不够明确,管理措施还不够到位,还没有上升到节能依法、节能执法的高度。特别是节能管理人员相当缺乏,缺少强有力的节能执法队伍,一些节能方面的配套政策很不完善,严重影响了节能工作的深入推进。许多企业没有节能机构和工作人员,一些基本统计数据也无法掌握,节能统计计量工作开展的普遍较差,加大了节能基础数据统计的工作难度,给制定节能减排政策措施缺少有效依据,制约着节能减排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经济快速发展,带动能源消费增加污染加重
近10年来,特别是“十五”时期,我县经济发展迅速,到2014年,实现全县生产总值47.6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1.3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865元(约合1346美元),首次突破1000美元大关;实现工业产值87.6亿元,年均增长24.8%。“十五”时期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4亿
第二篇:关于某市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存在的调研报告关于某市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存在的调研报告
关于某市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是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彻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因此,国家提出到2014年 gdp能源消耗降低20%的“十一五”节能目标。今年上半年我市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未能按进度完成目标任务,工业增加值能耗不降反升,就其原因,除了受地震灾害、全球金融风暴等直接因素影响外,企业对节能减排工作认识与重视程度不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我市需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工作进程。
节能减排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节能减排意识不强。雅安能源以电力为主,供应情况相对省内其它地方较为优越。电费成本不高,对企业生产影响不大,企业的主要精力未放在节能上,对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节能意识薄弱,难以将节能工作放在首位,主动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积极性不强,工作力度不够。
二、节能基础管理工作薄弱。节能工作是企业最基础的管理工作,它贯穿企业整个生产过程、能源购销、能源计量、能源统计等,然企业往往只注重生产和销售,而忽略能源计量和能源统计,没有建立健全节能管理机制,能源统计制度不完善,能源岗位不稳定或缺位,人员变动频繁,企业能源数据收集不准确或不全面,为了应付交差,乱填乱报,上报的能耗数据不准确,完全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能源利用状况,直接影响节能指标的完成,
三、节能监管不到位。目前科学统一的节能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尚未全面建立,节能执法主体不完善,节能监察队伍能力建设滞后,人员配备难以落实,法规政策的实施没有监督保障,对企业是否合理有效使用能
源或浪费能源的情况无法实施全面的跟踪监察,同时全面实施节能降耗困难较多,各级政府部门能源统计力量不足,统计经费落实困难,也不适应节能减排工作的需要,节能监管技术力量薄弱。
四、激励政策不完善。由于节能降耗工 ……此处隐藏12506个字……能改造,住宅全装修和装配式施工的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绿色建筑的示范等等。
然而当前建筑节能也面临了很多问题,主要有:1.建筑使用寿命远小于实际寿命,节能减排的成果大打折扣,造成资源能源极大浪费。2.供热计量收费改革进展缓慢,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难度大。3.住宅产业化水平比较低,资源消耗高,二次装修浪费惊人。4.农村建筑节能工作尚未起步。5.节能设计标准不完善。以上五个方面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进一步有序推进。
三、吉林省针对建筑节能减排开展的工作:
(一)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结构
1.严格控制新建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新建民用建筑严格执行节能50%的设计标准,从2014年我市便开始执行节能65%的设计标准;从2014年1月1日起,各县(市)全面执行节能65%的设计标准。对居住和公共建筑达不到建筑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坚决不准施工、验收备案、销售和使用。
2.积极培育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严格执行建筑节能产品市场认定制度,不得推广应用未经认定的建筑节能产品。以提高节能产品标准为手段,降低产品生产与使用的能源消耗,严禁低劣产品进入建筑市场,不得使用国家和省规定禁止使用的建材产品。
3.着力推广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推进建筑节能减排,坚持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以建设部组织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项目为核心,抓好项目的立项与组织实施工作,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围绕太阳能和冷暖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等,形成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一体化、成套化应用的技术体系和相关技术标准、配套的政策法规,带动产业发展,调整建筑用能结构,减缓建筑用能的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全市建设太阳能示范项目40个,推广应用80万平方米;建设冷暖地源热泵应用示范项目20个,推广应用60万平方米。
(二)启动既有建筑节能的技术改造
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技术改造目标责任制度。按照省建设厅部署,我市在“十一五”期间实现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温度调控及节能改造180万平方米。各级建设主管部门结合本地建设情况、供热采暖情况及发展水平,开展建筑状况调查,依据能耗统计数据确定了重点改造区域和项目,制定改造规划和实施计划,并力求与旧城改造、建筑修缮和城市及区域性热源改造结合开展;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设立市县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专项资金,充分利用好国家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专项资金,做好了项目组织协调工作。
(三)建立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
1.研究制定能耗定额标准。开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基本能耗情况的调查,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用能标准、能耗定额和超定额加价、节能服务等制度。
2.开展节能监管示范工程项目。组织申报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
的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工作,积极争取了专项资金用于对示范工程的支持。
四、推进建筑节能减排的具体做法:
(一)建筑方面
1.从规划着手建造长寿命高品质建筑。规划是提高建筑使用寿命的基础,是引领长寿命高品质建筑建造的龙头。确保规划的严谨、全面、科学,维护规划的强制性和严肃性,规划一旦确定要严格执行,并强化问责,确需调整的要严格执行法定程序,做到公开、透明,在城市规划中间应该科学功能分区,建设居住、商业、办公为一体的多功能社区,积极推广城市综合体,降低交通能耗。
2.要从转变住宅发展方式着手,打造先进制造业,要大力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实现住宅产业由传统建筑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变。
3.从既有建筑改造入手,让老房子焕发新生,要大力推进对既有建筑维护改造,把节能改造与提升建筑功能与改造城市环境结合起来,避免大拆大建,要加快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提高开发企业建造节能建筑积极性,促进居民行为节能。
4.从居住创新着手,以科技推动产业发展。
5.从体制、机制着手,加强政策支持和资源整合,1)要加大财税金融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重点支持绿色建筑发展;2)要建立健全全国建筑节能统计建设和考核评价体系,要加强在国家机关、办公楼、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进行监管;
3)要整合资源,搭建产业合作交流平台,行业协会要在建筑节能方面有所作为,尤其要发挥资源整合的作用。要在全社会推广使用一种更便于老百姓理解的建筑能耗计量单位,以度(电)、吨(水)、立方米(气)来计算日常生活消耗能耗的量,使建筑节能效果真正体现在老百姓的生活当中。
(二)规划方面
1.城市是一个复杂庞大的有机系统,建设低碳城市就是要对整个有机系统的碳排放进行减量化处理,包括减少排放和增加固碳,因此需要一个周密的有机协调的整体规划,既包括城市建设的规划设计,也包括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和低碳城市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低碳城市建设不是标签,也不仅意味着高成本和高科技,而是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科学实施。因此规划设计显得非常重要。
2.建设低碳城市规划设计先行,首先充分认识规划设计在节能减排和低碳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实施的初期,政府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前端的科研和末端的排放两个环节,实践证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深入,发现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没有得到充分和足够的重视,使得节能减排的效果打了折扣,那就是设计和规划,就是它的效果怎么样、怎么能够实施,怎么能够把技术和产品都应用到位,应当在接下来的运行当中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体现。
3.规划设计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应用的特别重要的中间环节,因为规划设计是城市控制的指挥棒,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把先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不仅是优化实用功能、降低工程造价的有效环节,更是从源头上控制建筑能耗、降低碳排放的关键所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规划设计对实现低碳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先导性意义,规划设计对节能减排和低碳城市建设会起到有点及线、由线到面的辐射作用。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规划设计对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要以规划设计为抓手,有针对性地推进节能减排各项环节的工作。
五、调研总结:
国家现在十分重视建筑节能减排,并着手编制“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国家组织很多专家们为建筑节能减排提出有力的方向,吉林省又对此设定了目标,为节能减排做了不少工作。我在此次社会调研实践中选择这样的方向,积极查找资料,调研省内现状,就是要参与到动员全面节能的活动中,为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贡献力量,因为节能减排尤其在建筑方面需要靠每一位公民的努力,我们要做到的是:增强老百姓的忧患意识,完善节能环保的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还彼此一种健康生活。
默认推荐相关范文:综合调研报告-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工作报告
2014年节能减排工作自查报告
2014年上半年节能减排工作报告
城乡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报告
文档为doc格式